心理劇(Psychodrama)是一種結合戲劇與心理治療的方法,由雅各布·莫雷諾(Jacob L. Moreno)於20世紀初創立。其文獻涵蓋了多個核心概念與技術,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內容:
自發性與創造性
自發性是心理劇的核心概念之一,強調個體在當下情境中自然反應的能力。創造性則是透過自發性激發的創新解決方案,幫助個體突破固有模式。
角色理論
心理劇認為個體在生活中扮演多種角色,這些角色可能相互衝突或未充分發展。透過角色扮演,個體可以探索、理解並整合這些角色,從而促進自我成長。
社會原子
社會原子是指個體與其重要他人之間的關係網絡。心理劇通過探索這些關係,幫助個體理解其社會支持系統,並改善人際互動。
替身技術
替身是心理劇中常用的技術,由輔角扮演主角的內在聲音或感受,幫助主角更深入地探索自己的情感與想法。
鏡照技術
鏡照技術讓主角從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的行為與情感,從而獲得新的洞察與自我反思。
角色互換
在角色互換中,主角與輔角交換角色,使主角能夠體驗他人的感受與觀點,促進同理心與理解。
社會計量
社會計量是一種評估群體動態與人際關係的方法,常用於心理劇中探索群體成員之間的互動與情感連結。
暖身
暖身是心理劇的初始階段,旨在幫助參與者進入狀態,激發自發性與創造性,為後續的戲劇活動做好準備。
分享
在心理劇結束後,參與者會分享自己的感受與體驗,這有助於整合學習並強化治療效果。
導演與輔角
心理劇的導演負責引導整個過程,而輔角則扮演主角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或象徵性角色,協助主角探索情感與衝突。
這些概念與技術共同構成了心理劇的理論與實踐框架,幫助個體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內在世界,促進心理成長與人際關係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