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泛化(Stimulus Generalization)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尤其在學習理論和行為主義心理學中占有核心地位。它指的是個體在某種刺激下習得某種反應後,能夠對與該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做出相同的反應。簡單來說,當一個人對某一特定刺激形成某種反應後,這種反應會延伸到與原始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上。
刺激泛化最早由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巴甫洛夫(Ivan Pavlov)在研究經典條件反射時提出。在經典條件反射實驗中,巴甫洛夫發現,當狗對鈴聲(條件刺激)形成唾液分泌(條件反應)後,狗不僅會對特定的鈴聲產生反應,還會對其他類似的聲音(如不同頻率的鈴聲)產生類似的反應。這種現象就是刺激泛化。
刺激泛化的機制與神經系統的泛化特性有關。當個體對某一刺激形成條件反射時,大腦中與該刺激相關的神經通路會被激活。如果新的刺激與原始刺激在感知上具有相似性,這些神經通路也會被部分激活,從而導致相似的反應。
與刺激泛化相對的是刺激辨別(Stimulus Discrimination),即個體能夠區分不同的刺激並對它們做出不同的反應。例如,如果一個人能夠分辨出不同頻率的鈴聲並只對特定頻率的鈴聲產生反應,這就是刺激辨別。
雖然刺激泛化有助於個體在不同情境中快速適應,但它也可能導致不適當的反應。例如,如果一個人對某種聲音產生恐懼反應,他可能會對所有類似的聲音都感到害怕,即使在安全的情境中也是如此。
刺激泛化是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的現象,它揭示了人類和動物如何通過學習和經驗將反應擴展到相似的情境中。理解這一概念不僅有助於解釋日常行為,還為教育、心理治療和動物訓練等領域提供了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