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的「固著作用」(Fixation)是精神分析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固著作用指的是個體在心理發展的某個階段中,由於未能順利解決該階段的心理衝突,導致心理能量(libido)停滯在該階段,從而影響其成年後的行為和人格特質。
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心理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發展任務和潛在的心理衝突。如果個體在某個階段經歷過度滿足或過度挫折,可能會導致固著作用。
例如:
固著作用不僅影響個體的行為模式,還可能導致心理防禦機制的過度使用,如壓抑、投射或退行等。這些機制雖然可以暫時緩解焦慮,但長期來看可能阻礙個體的心理成長與適應能力。
總之,固著作用是精神分析理論中解釋人格發展與行為模式的重要概念,強調早期經驗對成年後心理健康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