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錨理論(Anchoring Theory)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主要探討人們在進行判斷或決策時,如何受到初始信息(即「定錨」)的影響。這一理論最早由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在1974年提出,並成為行為經濟學和認知心理學的核心理論之一。
定錨效應(Anchoring Effect)指的是人們在進行數值估計或判斷時,會過度依賴最先獲得的資訊(定錨),即使這些資訊可能與實際情況無關或存在偏差。這種效應會導致人們的判斷偏離理性,從而產生系統性錯誤。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了定錨效應的存在。例如,在一個經典實驗中,參與者被要求估計非洲國家在聯合國中所佔的比例。在提出問題之前,實驗者會讓參與者轉動一個輪盤,隨機得到一個數字(例如10或65)。結果發現,參與者的估計值明顯受到輪盤數字的影響,即使他們知道這個數字是隨機生成的。
定錨效應在日常生活中廣泛存在,並對決策產生深遠影響。例如:
定錨效應的產生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總之,定錨理論揭示了人類判斷中的一種普遍偏誤,提醒我們在決策時需要更加理性,避免被無關信息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