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實驗監獄,也被稱為斯坦福監獄實驗,是由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於1971年在史丹福大學進行的一項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實驗。該實驗旨在研究人類對囚禁環境的反應,以及監獄環境對個人行為的影響。
實驗中,津巴多將24名心理健康的男性志願者隨機分為「獄警」和「囚犯」兩組,並在史丹福大學的地下室模擬了一個監獄環境。實驗原計畫持續兩周,但在第六天就被迫終止,因為「獄警」開始表現出極端的虐待行為,而「囚犯」則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壓力反應。
實驗結果顯示,即使是心理健康的個體,在特定的環境和角色設定下,也會迅速適應並表現出與其角色相符的行為。獄警開始濫用權力,對囚犯進行心理和身體上的虐待,而囚犯則表現出被動、沮喪和依賴的行為。
斯坦福監獄實驗引發了廣泛的倫理爭議,因為它對參與者造成了心理傷害。實驗的結果對理解權力、權威和情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促使心理學研究領域對實驗倫理進行了更為嚴格的審查和規定。
這個實驗深刻地展示了環境和角色對人類行為的強大影響,提醒我們在社會結構和權力分配中需要謹慎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