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的擬似移動(apparent motion)是一種視覺現象,指的是當兩個或多個靜止的刺激在一定條件下快速交替出現時,觀察者會感覺到這些刺激似乎在移動。這種現象最早由心理學家馬克斯·韋特海默(Max Wertheimer)在1912年提出,並成為格式塔心理學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
擬似移動的典型例子是電影和動畫。電影實際上是由一系列靜止的畫面(幀)快速播放而成,但由於幀與幀之間的時間間隔非常短,人眼無法分辨每一幀的靜止狀態,從而產生連續的動態影像。這種效果也被稱為「電影效應」或「β運動」。
擬似移動的產生依賴於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擬似移動不僅是一種有趣的視覺現象,還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揭示了人類視覺系統如何處理時間和空間信息,以及如何通過整合離散的刺激來構建連續的感知體驗。此外,擬似移動的研究還為理解視覺錯覺、注意力機制和大腦的信息處理方式提供了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