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的異常定義通常涉及個體在思維、情感或行為上的顯著偏離,這些偏離導致個體在社會功能、職業功能或其他重要領域中出現顯著困難。異常心理狀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統計罕見性:某種行為或心理狀態在人群中出現的頻率較低,被認為是異常的。例如,極端的焦慮或抑鬱症狀在一般人群中較為罕見。
社會規範偏離:個體的行為或心理狀態顯著偏離社會文化規範。例如,某些文化中,幻覺或妄想被視為異常。
個人痛苦:個體自身感受到顯著的心理痛苦或不適。例如,嚴重的焦慮或抑鬱症狀可能導致個體感到極度的痛苦。
功能障礙:個體的心理狀態或行為導致其在日常生活、工作或人際關係中出現顯著的功能障礙。例如,嚴重的強迫症可能影響個體的日常工作和社交活動。
不可預測性和失控感:個體的行為或心理狀態表現出不可預測性或失控感。例如,嚴重的情緒波動或衝動行為可能被視為異常。
危險性:個體的行為可能對自己或他人構成危險。例如,自殺傾向或暴力行為被視為異常。
這些標準通常需要綜合考慮,單一的異常標準可能不足以定義心理異常。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通常使用《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或《國際疾病分類》(ICD)等工具來評估和診斷心理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