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的「21天效應」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概念,它源自於心理學家馬爾茨(Maxwell Maltz)在1960年代的研究。馬爾茨發現,人們在接受整形手術後,大約需要21天來適應新的身體形象。基於這一觀察,他提出了一個理論,即人們形成新的習慣或改變行為模式,通常需要至少21天的時間。
這一理論後來被廣泛傳播,尤其是在自我提升和習慣養成領域。許多人相信,只要堅持21天,就能養成一個新的習慣。然而,後續的研究表明,習慣的形成時間因人而異,且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行為的複雜性、個體的動機和環境等。
實際上,一項由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進行的研究發現,形成新習慣的平均時間為66天,但這個數字在不同個體間有很大的差異,從18天到254天不等。這表明,21天可能只是一個起點,而真正的習慣形成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持續的努力。
因此,雖然「21天效應」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時間框架來鼓勵人們開始改變,但重要的是要認識到,習慣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個人的堅持和適應。在心理學實踐中,專業人士會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提供更為個性化和科學的指導,以幫助人們有效地改變行為和建立健康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