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物理學是研究物理刺激與其引起的心理感知之間關係的學科。以下是幾個心理物理學的經典例子:
韋伯定律:韋伯定律描述了感知變化的閾值。例如,在黑暗中,增加一點點光可能會被察覺,但在明亮的陽光下,同樣的光增量可能不會被察覺。這表明感知變化的閾值與原始刺激強度成正比。
費希納定律:費希納定律指出,心理感知的強度與物理刺激的對數成正比。例如,聲音的響度感知與聲壓級的對數成正比。這意味著,隨著聲音強度的增加,感知到的響度增加會逐漸減緩。
史蒂文斯冪定律:史蒂文斯冪定律認為,心理感知的強度與物理刺激的冪函式成正比。例如,電擊的疼痛感知與電流強度的冪函式成正比。不同刺激的冪指數不同,反映了感知與刺激之間的非線性關係。
絕對閾值:絕對閾值是指能夠引起感知的最小刺激強度。例如,在完全安靜的環境中,人耳能夠聽到的最微弱聲音即為聽覺的絕對閾值。
差別閾值:差別閾值是指能夠被察覺到的兩個刺激之間的最小差異。例如,區分兩個不同重量的物體時,能夠感知到的最小重量差異即為差別閾值。
這些例子展示了心理物理學如何通過實驗和理論模型,揭示物理刺激與心理感知之間的複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