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物理函式(Psychophysical function)是心理學中研究物理刺激與心理感知之間關係的數學模型。它描述了外部物理刺激(如光強度、聲音強度、重量等)與個體主觀感知(如亮度、響度、重量感等)之間的定量關係。心理物理函式的研究源於19世紀的心理物理學領域,是理解人類感知系統如何將外部信息轉化為心理體驗的重要工具。
韋伯-費希納定律(Weber-Fechner Law)
韋伯-費希納定律是早期心理物理學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指出,感知強度與物理刺激的對數成正比。公式為:
[
S = k \cdot \log(I)
]
其中,( S ) 是感知強度,( I ) 是物理刺激強度,( k ) 是常數。該定律適用於中等刺激強度範圍內,但在極高或極低刺激強度下可能失效。
史蒂文斯冪定律(Stevens' Power Law)
史蒂文斯冪定律是對韋伯-費希納定律的修正,認為感知強度與物理刺激的冪函式成正比。公式為:
[
S = k \cdot I^n
]
其中,( S ) 是感知強度,( I ) 是物理刺激強度,( k ) 是常數,( n ) 是冪指數。不同感知模態(如亮度、響度、溫度等)的冪指數不同,反映了感知系統的非線性特性。
信號檢測理論(Signal Detection Theory, SDT)
信號檢測理論用於研究在噪聲背景下個體如何檢測信號。它引入了感知敏感度(d')和決策標準(β)等概念,能夠區分感知能力和決策偏差。
心理物理函式在多個領域有廣泛套用:
心理物理函式為理解人類感知系統提供了定量工具,揭示了感知過程的非線性特性。它不僅幫助科學家探索感知機制,還為工程技術和產品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