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陰雨綿綿的下午,諮詢室里瀰漫著淡淡的茉莉花香。我的來訪者——一位面容憔悴的中年女性,正在講述她與青春期女兒的衝突。當她說到"我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母親"時,聲音突然哽咽。
我遞上紙巾,輕聲說:"能感受到您內心的痛苦。"這句話出口的瞬間,我忽然意識到,這不僅僅是職業化的共情,更是發自內心的理解。因為就在前一天,我也曾因為兒子的叛逆而徹夜未眠。
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到,心理諮詢師並非站在高處的指導者,而是與來訪者並肩同行的夥伴。我們都在生活的泥濘中跋涉,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記得剛入行時,我總想用專業知識"拯救"來訪者。每當遇到棘手的案例,我都會翻遍各種心理學著作,試圖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然而,隨著經驗的積累,我逐漸明白:真正的治癒,往往始於真誠的傾聽與陪伴。
在一次團體督導中,我的導師曾說:"心理諮詢師要像一面鏡子,既要清晰映照來訪者的內心,也要保持自身的澄明。"這句話讓我開始反思: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我是否也在逃避自己的困惑?
於是,我開始嘗試將諮詢中的領悟運用到自己身上。當來訪者傾訴原生家庭的創傷時,我會思考自己與父母的關係;當他們談論職業倦怠時,我會審視自己的工作狀態。這種雙向的成長,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一次,一位長期抑鬱的來訪者在結束諮詢時說:"謝謝您一直以來的陪伴,讓我學會了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這句話讓我熱淚盈眶。因為在陪伴她的過程中,我也在學著接納自己的局限。
現在,每當我坐在諮詢室里,看著對面或焦慮、或迷茫的面孔,我都會想起那個陰雨的下午。正是這些真實的相遇,讓我明白:心理諮詢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場永不停息的自我探索之旅。
在這個旅程中,我既是引路人,也是同行者。每一次傾聽,都是一次自我覺察;每一次共情,都是一次心靈成長。或許,這就是心理諮詢的魅力所在:在照亮他人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