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動心理學(Affective Psychology)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人類情感、情緒及其對行為、認知和生理過程的影響。情動心理學探討情緒的產生機制、情緒的表達方式、情緒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情緒在人際交往和社會互動中的作用。
情緒的產生與調節
研究情緒如何由外部刺激或內部心理過程引發,以及個體如何調節和管理情緒。例如,情緒調節策略(如認知重評、情緒抑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情緒的表達與識別
探討情緒如何通過面部表情、語言、肢體動作等方式表達,以及個體如何識別他人的情緒狀態。這一領域與進化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密切相關。
情緒與認知的關係
研究情緒如何影響記憶、決策、注意力和問題解決等認知過程。例如,積極情緒可能增強創造力,而消極情緒可能影響判斷力。
情緒與健康
探討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如長期的壓力、焦慮或抑鬱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或心血管疾病。
情緒與文化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情緒的表達、體驗和理解的差異。例如,某些文化可能更強調集體情感,而另一些文化則更注重個體情感表達。
詹姆斯-蘭格理論
認為情緒是由生理反應引發的,例如心跳加速引發恐懼感。
坎農-巴德理論
強調情緒體驗和生理反應是同時發生的,而非因果關係。
拉扎勒斯的認知評價理論
認為情緒是個體對事件的主觀評價結果,不同評價會導致不同情緒。
積極心理學
關注積極情緒(如快樂、滿足)對個體幸福感和生活質量的促進作用。
情動心理學的研究不僅深化了我們對情緒的理解,還為改善人類心理健康和社會關係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