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流心理學是一種心理學理論,主要研究人類意識流動的過程和機制。它強調意識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而不是一系列離散的片段或狀態。這一理論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19世紀末提出,他認為意識像一條流動的河流,不斷變化、連綿不絕。
意識流心理學的核心觀點包括:
這一理論對文學和藝術領域也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在20世紀初的現代主義文學中,「意識流」成為一種重要的敘事手法,作家如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和維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通過模仿人類意識的流動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在心理學領域,意識流理論為後來的認知心理學和現象學心理學奠定了基礎,幫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人類思維和感知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