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激反應心理是指個體在面對突發或壓力事件時,心理和生理上產生的一系列反應。這種反應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旨在幫助個體應對威脅或挑戰。應激反應通常分為三個階段:警覺期、抵抗期和衰竭期。
警覺期:當個體感知到威脅時,身體會迅速進入「戰鬥或逃跑」模式。此時,交感神經系統被激活,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激素分泌增加,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肌肉緊張,注意力高度集中。這些變化幫助個體快速應對緊急情況。
抵抗期:如果壓力源持續存在,身體會進入抵抗期。此時,個體會試圖適應壓力,生理反應趨於穩定,但仍處於高度警覺狀態。長期處於這一階段可能導致心理和生理資源的消耗,增加焦慮、疲勞等問題的風險。
衰竭期:如果壓力持續且無法有效應對,個體可能進入衰竭期。此時,身體和心理資源耗盡,免疫功能下降,情緒低落,甚至可能出現抑鬱、焦慮障礙等心理問題。
應激反應的影響因人而異,取決於個體的心理韌性、應對策略以及外部支持系統的強弱。適度的應激反應有助於提升個體的應對能力,但過度的應激反應則可能對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學會有效管理壓力、培養積極的心態以及尋求社會支持是應對應激反應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