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或逃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是心理學和生理學中描述生物在面臨威脅或壓力時的一種本能反應。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生理學家沃爾特·坎農(Walter Cannon)在20世紀初提出,用以解釋動物和人類在面對危險時的生理和行為變化。
當個體感知到威脅時,大腦中的杏仁核會迅速激活,進而觸發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導致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應激激素的分泌。這些激素會引發一系列生理變化,例如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肌肉緊張、呼吸加快以及血糖水平上升,從而為身體提供額外的能量和警覺性,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
戰或逃反應的核心在於幫助個體迅速做出決策:是面對威脅並與之對抗(戰鬥),還是逃離危險以保全自身(逃跑)。這種反應在進化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生存意義,因為它使早期人類能夠有效應對捕食者或其他環境威脅。
然而,在現代社會中,許多壓力源並不像原始環境中的威脅那樣直接和致命,例如工作壓力、人際關係衝突或經濟問題。儘管如此,這些壓力源仍可能觸發戰或逃反應。如果這種反應長期持續,可能會導致慢性壓力、焦慮、抑鬱甚至身體健康問題,如心血管疾病或免疫系統功能下降。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心理學家建議通過放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以及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來緩解壓力,從而減少戰或逃反應對身心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