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林批孔批周公"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一個政治運動,具體指的是對林彪、孔子和周公進行批判。
批林:指的是對林彪的批判。林彪曾是中國共產黨的高級領導人,毛澤東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但在1971年,林彪因涉嫌策劃政變失敗,乘飛機外逃時在蒙古墜機身亡。此後,他被定性為「叛徒、內奸、工賊」,成為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的對象之一。
批孔:指的是對孔子的批判。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儒家思想被視為封建主義的代表,孔子及其思想成為批判的對象,認為其宣揚的「克己復禮」等思想與當時的革命精神相悖。
批周公:這裡的「周公」並非指歷史上的周公旦,而是借指周恩來總理。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長期擔任國務院總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儘管周恩來在政治上盡力維護國家的穩定,但由於他與林彪等人有過合作,因此在某些階段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批判。
這一系列批判運動是文化大革命中極左思潮的體現,目的是通過批判歷史上的「反動派」和「封建殘餘」來推動社會的「革命化」。然而,這些運動也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動盪和思想混亂,對中國社會和文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