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並不是一種官方認可的心理疾病,但它確實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拖延症通常表現為習慣性地推遲任務或決策,往往導致壓力、焦慮和自我效能感下降。雖然它不在《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被列為獨立的精神疾病,但它可能與焦慮症、抑鬱症或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等心理問題有關。
拖延行為可能源於多種心理因素,例如對失敗的恐懼、完美主義傾向、缺乏動力或時間管理能力不足。長期拖延可能對個人的學業、工作、人際關係以及整體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儘管拖延症不是一種正式的疾病,但如果它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建議尋求心理諮詢或行為干預。通過認知行為療法、時間管理技巧以及自我調節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拖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