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心理治療是一種後現代心理治療方法,由澳大利亞心理學家麥可·懷特(Michael White)和紐西蘭心理學家大衛·艾普斯頓(David Epston)於20世紀80年代共同發展。該方法強調通過敘事的方式幫助個體重新理解和建構自己的生活經驗,從而解決心理困擾。
敘事心理治療的核心觀點是,人們通過故事來理解自己和世界。然而,這些故事可能受到社會文化、權力關係和個人經歷的局限,導致個體形成消極或問題導向的自我認同。治療師通過與來訪者合作,幫助他們重新審視這些故事,並挖掘被忽視的積極經驗和可能性,從而建構新的、更具力量的敘事。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會採用外化(externalization)技術,將問題與個體分離,使問題成為可以被探討的對象,而不是個體的一部分。例如,將「抑鬱」視為一個外部實體,而不是個體的固有特質。這種方法有助於減少自責和無力感,增強個體對問題的掌控感。
敘事心理治療廣泛套用於個人、家庭和團體治療,尤其適用於處理創傷、身份認同、焦慮和抑鬱等問題。它強調尊重個體的獨特性和多元觀點,注重合作而非權威的治療關係,幫助個體在重新書寫生命故事的過程中找到意義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