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中的自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指個體或他人對某人的期望或信念,會通過行為、態度和互動方式影響該個體的表現,最終導致這些期望或信念成為現實。這種現象在教育環境中尤為顯著,可能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行為表現和自我認知產生深遠影響。
教師期望: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影響其教學態度和行為。例如,如果教師認為某個學生能力較強,可能會給予更多關注、鼓勵和挑戰性任務,從而促進該學生的表現。相反,如果教師認為某個學生能力較差,可能會降低要求或忽視該學生,導致其表現不佳。
學生自我認知:教師的期望會通過言語、行為和非語言信號傳遞給學生,影響學生的自我認知。如果學生接收到積極的期望,可能會增強自信心和學習動機;反之,消極的期望可能導致學生自我懷疑和動力下降。
行為反饋:學生的表現會進一步強化教師的初始期望。例如,一個被寄予高期望的學生可能因為得到更多支持而表現優異,從而驗證了教師的期望;而被低估的學生可能因缺乏支持而表現不佳,進一步鞏固了教師的負面看法。
總之,自驗預言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應努力營造積極的學習環境,避免消極期望對學生髮展的負面影響,從而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