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舊唐書》與《資治通鑑》對武則天的性格與事功均有詳細記載和評價。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武則天的性格與事功在史書中呈現出複雜而多面的形象。
果斷剛毅
武則天的性格以果斷剛毅著稱。她自幼聰慧過人,入宮後憑藉智慧和手段迅速崛起,最終登上皇位。史書記載她「性明敏,多權略」,善於審時度勢,在權力鬥爭中展現出極強的決斷力。無論是剷除政敵還是推行改革,她都表現出毫不妥協的強硬態度。
冷酷無情
武則天在權力爭奪中表現出冷酷無情的一面。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她不惜殺害親生子女(如李弘、李賢)以及眾多李唐宗室成員。史書稱她「心狠手辣」,尤其在打擊反對勢力時毫不留情。
善於用人
武則天雖然手段殘酷,但也善於用人。她重視人才,不拘一格,提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員,如狄仁傑、張柬之等。她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人才,開創了「殿試」制度,為寒門子弟提供了上升機會。
政治智慧
武則天深諳政治權術,善於利用宗教和輿論鞏固統治。她自稱「彌勒轉世」,利用佛教為自己稱帝提供合法性。同時,她通過設立「銅匭」制度,鼓勵民眾舉報官員,強化了對官僚體系的控制。
政治改革
武則天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她削弱了關隴貴族的勢力,打破了傳統門閥對政治的壟斷,推動了官僚體系的平民化。她還通過設立「北門學士」等機構,強化了皇權的集中。
經濟與民生
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推行均田制,鼓勵開墾荒地,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她還減輕賦稅,關注民生,使得社會相對穩定。
文化教育
武則天重視文化教育,推動科舉制度的完善。她親自參與文學創作,提倡詩歌和書法藝術,推動了唐代文化的繁榮。
軍事與外交
武則天在位期間,對外採取積極防禦政策,成功抵禦了突厥、吐蕃等外敵的侵擾。同時,她通過和親、冊封等手段穩定了邊疆局勢。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極具爭議的人物。她的性格既有果斷、智慧的一面,也有冷酷、無情的一面。她的事功體現在政治改革、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和軍事外交等多個領域,為唐代的強盛奠定了基礎。然而,她的統治手段也引發了諸多非議,尤其是對李唐宗室的打壓和對權力的極度追求。總體而言,武則天是一位極具政治才能和歷史影響力的女性統治者,其功過是非在後世評價中始終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