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為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中期由心理學家如克拉克·赫爾、愛德華·托爾曼和B.F.斯金納等人發展起來的一種心理學流派。它是對傳統行為主義的擴展和修正,試圖通過更複雜的理論框架來解釋行為。
新行為主義心理學強調行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並引入了中介變數的概念,如動機、期望和認知過程,以解釋行為的複雜性。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納提出了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認為行為是由其結果所塑造的,即通過強化和懲罰來增加或減少特定行為的發生頻率。
新行為主義心理學對教育、心理治療和組織行為等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在行為矯正和程式教學中的套用。儘管後來認知心理學的興起對其提出了挑戰,新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許多原則和方法至今仍被廣泛使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