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這段文字出自《莊子·齊物論》,描述了莊子夢見自己變成蝴蝶的情景。莊子在夢中感受到蝴蝶的自由與快樂,完全忘記了自己原本是莊周。然而,當他醒來後,卻又回到現實中,成為莊周。這讓他產生了疑問:究竟是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了莊周?這種夢境與現實的交錯,引發了對自我與外界、現實與夢幻之間界限的哲學思考。
莊子通過這個寓言,表達了對現實與夢幻、主觀與客觀之間界限的質疑。他認為,人與自然、主觀與客觀之間的界限並非絕對,而是可以相互轉化。這種思想體現了莊子對世界的相對性和變幻無常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追求精神自由、超越世俗束縛的哲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