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年代是指根據黃道十二星座的位置來劃分時間的一種方式。它起源於古代天文學和占星術,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巴比倫文明。黃道是太陽在一年中運行的軌跡,這條軌跡被劃分為12個部分,每個部分對應一個星座,即我們熟知的黃道十二宮:牡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處女座、天秤座、天蠍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和雙魚座。
在占星學中,每個星座被認為具有獨特的性格特徵和象徵意義。例如,牡羊座通常與勇氣和主動性相關,而處女座則與細緻和精確性相關。人們根據出生時太陽所在的星座來推斷個人的性格特點和命運走向。
然而,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星座年代並沒有實際的物理意義。現代天文學已經證實,由於地球的軸心擺動(稱為歲差),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與古代占星學中的位置已經有所不同。此外,星座的邊界在天文學上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在1930年定義的。因此,星座年代更多地屬於文化和信仰的範疇,而非科學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