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夢源自中國古典文學中的「莊周夢蝶」典故,出自《莊子·齊物論》。莊周在夢中化為蝴蝶,醒來後疑惑自己究竟是莊周夢為蝴蝶,還是蝴蝶夢為莊周。這一典故表達了人生如夢、現實與虛幻難以區分的哲學思想。
後來,「春秋大夢」逐漸演變為形容不切實際、空想或虛幻的夢想。這個成語常用來諷刺那些脫離現實、沉迷於幻想的人或事。例如,某人如果沉迷於不切實際的幻想,可能會被他人譏諷為「做春秋大夢」。
在現代語境中,「春秋大夢」也常用於批評某些不切實際的政策或計畫,強調其缺乏現實基礎,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