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心理學》是一本探討人類行為背後心理機制的重要著作。這本書由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John B. Watson)於1913年首次提出,標誌著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誕生。華生認為,心理學應該是一門客觀的自然科學,其研究對象應該是可觀察和可測量的行為,而非主觀的意識或心理狀態。
書中,華生強調環境對行為的決定性作用,提出了「刺激-反應」(S-R)理論。他認為,所有的行為都是對特定刺激的反應,而這些反應可以通過條件反射來學習和改變。這一觀點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爭議,因為它挑戰了傳統心理學對內在心理過程的重視。
華生還通過一系列實驗,如著名的「小阿爾伯特實驗」,展示了如何通過條件反射來塑造行為。在這個實驗中,他成功地讓一個嬰兒對白鼠產生了恐懼反應,這一結果進一步支持了他的理論。
《行為心理學》不僅對心理學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為後來的行為療法和教育方法提供了理論基礎。儘管行為主義心理學在後來受到了認知心理學的挑戰,但它仍然是理解人類行為的重要視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