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周公"是中國古代對睡覺的一種幽默說法,源自《論語》中的典故。孔子曾說:「吾不復夢見周公久矣。」這裡的周公指的是周文王的兒子周公旦,他是儒家文化中備受推崇的聖人之一。孔子以夢見周公為樂,認為這是自己德行高尚的象徵。後來,「會周公」逐漸演變為對睡覺的詼諧表達,帶有一種輕鬆、幽默的意味。
這種說法不僅體現了古人對睡眠的重視,也反映了中華文化中含蓄、風趣的表達方式。在現代生活中,人們仍然會用「會周公」來形容自己或他人要去睡覺,既文雅又富有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