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價值理論(Expectance-Value Theory)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理論,主要用於解釋個體的動機和行為選擇。該理論最早由心理學家約翰·阿特金森(John Atkinson)在1960年代提出,後來經過多位學者的擴展和應用,成為解釋人類行為動機的重要框架。
期望價值理論的核心在於,個體的行為動機取決於兩個主要因素:
期望價值理論可以用以下公式來表示: [ \text{動機} = \text{期望} \times \text{價值} ] 這意味著,如果個體對完成某項任務的期望(成功的可能性)很高,並且認為該任務的結果非常有價值,那麼他們的動機就會很強。
期望和價值並非固定不變,它們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
雖然期望價值理論在解釋動機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但也受到一些批評。例如,該理論可能過於簡化,未能充分考慮情感、環境和其他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因此,後續的研究者對該理論進行了擴展,加入了更多變量,如情感因素、社會支持等。
總之,期望價值理論為理解人類行為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尤其在動機和決策領域具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