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心理學家讓兩組學生參與了一項實驗,目的是研究不同的激勵方式對學習效果的影響。第一組學生被要求在完成一定量的學習任務後,會獲得金錢獎勵;第二組學生則被告知,他們的學習成果將被用來幫助其他學生,以此來激勵他們。實驗結果顯示,第二組學生在學習任務上的表現顯著優於第一組學生。
這一發現表明,內在動機(如幫助他人的願望)可能比外在動機(如金錢獎勵)更能有效提升學習效果。心理學家進一步分析認為,內在動機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力,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投入和專注。而外在動機雖然短期內可能有效,但長期來看,可能會削弱學生的內在動機,導致他們對學習任務失去興趣。
這項研究對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教育者和家長在激勵學生學習時,應更多地關注培養學生的內在動機,如通過設定有意義的學習目標、鼓勵學生探索自己的興趣和熱情,以及創造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就感的環境。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幫助他們形成持久的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