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學家對行為主義的看法主要集中在對其忽視整體性和內在經驗處理的批評上。行為主義強調可觀察的行為和刺激-反應機制,而格式塔心理學則更關注感知的整體性和心理過程的組織方式。
首先,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行為主義過於簡化了人類的心理活動。行為主義將複雜的心理過程簡化為簡單的刺激-反應模式,忽略了感知、思維和情感等內在經驗的重要性。格式塔心理學強調,人類的感知不是對個別刺激的簡單眼應,而是對整體情境的綜合理解。例如,當我們看到一幅畫時,我們感知到的是整體的畫面,而不是單獨的顏色或線條。
其次,格式塔心理學家批評行為主義忽視了心理現象的組織原則。格式塔心理學提出了「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觀點,認為心理現象不能被分解為簡單的元素。例如,當我們聽到一段音樂時,我們感知到的是旋律的整體,而不是單獨的音符。行為主義無法解釋這種整體性的感知體驗。
最後,格式塔心理學強調內在經驗和主觀感受的重要性,認為這些是理解人類行為的關鍵。行為主義則傾向於忽略這些內在過程,只關注外部行為。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只有通過理解個體的內在經驗和感知方式,才能真正理解其行為。
總的來說,格式塔心理學家對行為主義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對其簡化主義、忽視整體性和內在經驗的處理上。他們認為,行為主義的理論框架無法充分解釋複雜的心理現象和人類的感知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