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風水,又稱江西派風水或贛派風水,是中國風水學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唐代,發展於宋元時期,至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江西風水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方法,在中國風水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江西風水的核心理論主要來源於《葬書》、《青囊經》等經典著作,強調「龍、穴、砂、水、向」五大要素的綜合運用。其中,「龍」指山脈的走向與氣勢,「穴」指墓地的選址,「砂」指周圍的山形地勢,「水」指河流的流向與分布,「向」指墓地的朝向。江西風水師認為,只有這五大要素協調統一,才能形成良好的風水格局,從而為人們帶來福運。
江西風水的代表人物包括楊筠松、曾文辿、賴布衣等。楊筠松被譽為「風水祖師」,其著作《撼龍經》對後世影響深遠。曾文辿則是江西風水理論的重要傳承者,他強調「形法」與「理氣」的結合,注重實地考察與理論分析。賴布衣則以實踐見長,其風水布局手法獨特,廣受推崇。
江西風水不僅在中國南方地區廣為流傳,還對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的風水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其注重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強調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至今仍為許多人所推崇和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