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後常見的心理疾患主要包括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急性應激障礙(ASD)、抑鬱症、焦慮症以及適應障礙等。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這是災難後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疾患。患者會反覆經歷災難的閃回、噩夢或強烈的情緒反應,可能會避免與災難相關的情境或活動,並表現出情緒痳木、易怒、睡眠障礙等症狀。
急性應激障礙(ASD):與PTSD類似,但症狀通常在災難發生後立即出現,持續時間較短(通常在3天到1個月之間)。如果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可能會發展為PTSD。
抑鬱症:災難後,許多人會感到極度的悲傷、絕望、無助和失去興趣或快樂。這些症狀如果持續存在,可能會發展為抑鬱症。
焦慮症:災難後,人們可能會經歷持續的擔憂、恐懼和緊張,表現為廣泛性焦慮症、恐慌症或特定恐懼症等。
適應障礙:這是一種短期但強烈的情緒或行為反應,通常發生在應對生活壓力或變化時,如災難後的生活重建。症狀可能包括抑鬱、焦慮、行為問題等,但通常在壓力源消失後會逐漸緩解。
此外,災難後還可能出現其他心理問題,如物質濫用、睡眠障礙、人際關係問題等。這些心理疾患不僅影響個人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對家庭和社會造成長期的影響。因此,災難後的心理援助和干預非常重要,幫助受災者儘快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