疎外感心理學(Psychology of Alienation)是研究個體在社會環境中感到孤立、疏離或與他人失去聯繫的心理狀態及其影響的學科。這種心理狀態可能源於多種因素,例如社會結構的變遷、人際關係的破裂、自我認同的困惑,或是對社會價值觀的不認同。
疎外感通常表現為情感上的孤立、缺乏歸屬感、對生活意義的質疑,甚至可能引發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心理學家如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和馬克思主義心理學家都曾探討過這一現象,認為現代社會的工業化和資本主義結構可能加劇了個體的疏離感。
疎外感心理學的研究重點包括:
這一領域的研究對於理解現代社會中的心理健康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並為改善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提供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