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說夢餘墨偶談》是清代文人王士禛所著的一部筆記體散文集。王士禛(1634年-1711年),字子安,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是清初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與朱彝尊、查慎行並稱為「清初三大家」。
《痴人說夢餘墨偶談》共四卷,內容廣泛,涉及詩文評論、歷史考據、人物軼事、風土人情等多個方面。書中既有對前人詩文的評點,也有對當時文壇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展現了王士禛深厚的學識和獨到的見解。
王士禛在書中提出了「神韻說」,強調詩歌創作應追求意境的高遠和情感的真摯,反對過分追求形式上的雕琢和辭藻的堆砌。這一理論對後世文學批評和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痴人說夢餘墨偶談》不僅是一部文學批評的著作,也是一部反映清初社會文化風貌的重要文獻。通過閱讀這部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當時的文學思潮和社會背景,以及王士禛本人的文學理念和審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