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從出生到死亡各個階段心理變化的學科。以下是該領域的一些關鍵概念:
發展階段:發展心理學通常將人的一生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如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發展任務和挑戰。
關鍵期:某些心理功能在特定時期內發展最為迅速,這一時期稱為關鍵期。例如,語言習得的關鍵期通常被認為是出生後的前幾年。
依戀理論:由約翰·鮑爾比提出,強調早期親子關係對個體後期社會情感發展的重要性。依戀類型(安全型、迴避型、焦慮型)對個體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調節有深遠影響。
認知發展理論:讓·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通過一系列階段(感知運動期、前操作期、具體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逐步發展出複雜的思維能力。
社會文化理論:列夫·維果茨基提出,強調社會互動和文化工具(如語言)在認知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學習是通過與更有知識的他人互動而發生的。
自我概念: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包括自我認同、自尊和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在青少年時期尤為重要,影響其行為和心理健康。
道德發展:勞倫斯·科爾伯格提出道德發展理論,認為個體通過一系列階段(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和後習俗水平)逐步發展出更為複雜的道德推理能力。
性別角色發展:研究個體如何在社會文化背景下形成性別認同和性別角色行為。性別角色發展受到生物因素、社會學習和社會期望的多重影響。
老年心理學:研究老年期的心理變化,包括認知功能的衰退、情感調節的變化以及社會角色的轉變。老年心理學關注如何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這些概念共同構成了發展心理學的基礎,幫助理解人類在不同生命階段的心理變化和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