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傑(Jean Piaget)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發展心理學家之一,他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對心理學和教育學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皮亞傑的理論主要探討兒童如何通過與環境的互動來建構知識,並將認知發展分為四個主要階段。
在這個階段,嬰兒主要通過感官和動作來探索世界。他們逐漸從反射行為發展到有目的的行動,並開始理解物體恆存性(object permanence),即認識到即使物體不在視線範圍內,它們仍然存在。
在這個階段,兒童開始使用語言和符號來代表物體和事件。他們的思維仍然以自我為中心(egocentric),難以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此外,他們尚未掌握守恆概念(conservation),例如無法理解液體從一個容器倒入另一個形狀不同的容器後,其量並未改變。
在這個階段,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開始發展,能夠進行具體的運算和推理。他們能夠理解守恆概念,並開始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然而,他們的思維仍然依賴於具體的經驗和實際物體,難以進行抽象思考。
在這個階段,青少年和成人能夠進行抽象的邏輯思考,並解決假設性問題。他們能夠理解複雜的概念,如假設推理、系統性問題解決和道德推理。
皮亞傑的理論強調認知發展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兒童通過同化(assimilation)和調適(accommodation)來建構知識。同化是指將新信息整合到現有的認知結構中,而調適則是指調整現有的認知結構以適應新信息。
皮亞傑的理論對教育實踐產生了重要影響,強調教育應根據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來設計,並鼓勵通過探索和發現來促進學習。儘管皮亞傑的理論受到一些批評,但它仍然是理解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