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
一、活動目標
- 提升參與者的幸福感與心理韌性。
- 培養積極情緒,增強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
- 幫助參與者發現自身優勢,建立正向思維模式。
二、活動準備
- 場地安排:選擇寬敞、舒適的場地,確保參與者能自由活動與交流。
- 材料準備:
- 紙筆、便利貼、白板或海報。
- 音樂播放設備(用於營造輕鬆氛圍)。
- 小禮物或獎品(用於激勵參與者)。
- 時間安排:每節課約60-90分鐘,根據活動內容靈活調整。
三、活動流程
-
破冰環節(10-15分鐘)
- 活動名稱:快樂分享圈
- 操作方式:參與者圍成一圈,每人分享一件最近讓自己感到快樂或感恩的事情。
- 目的:打破隔閡,營造輕鬆氛圍,引導參與者關注生活中的積極面。
-
核心活動(40-60分鐘)
- 活動1:優勢探索
- 操作方式:
- 每位參與者寫下自己的3個優勢,並舉例說明這些優勢如何幫助自己。
- 分組討論,互相分享並給予正向反饋。
- 目的:幫助參與者認識自身優勢,增強自信心。
- 活動2:正向思維訓練
- 操作方式:
- 提供一個常見的負面情境(如考試失利、工作壓力)。
- 參與者分組討論如何用積極的角度重新詮釋該情境。
- 每組派代表分享討論結果。
- 目的:訓練參與者以正向思維看待挑戰,提升心理韌性。
- 活動3:感恩練習
- 操作方式:
- 每位參與者寫下3件感恩的事情,並說明原因。
- 小組內分享,並討論感恩對情緒的影響。
- 目的:培養感恩心態,提升幸福感。
-
總結與反思(10-15分鐘)
- 活動名稱:心靈收穫圈
- 操作方式:
- 參與者圍成一圈,分享本次活動的收穫與感受。
- 引導者總結活動重點,強調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理念。
- 目的:鞏固學習成果,深化參與者的正向體驗。
四、注意事項
- 引導者應保持積極態度,鼓勵每位參與者發言。
- 尊重每位參與者的隱私,避免強迫分享。
- 根據參與者的反應靈活調整活動內容與節奏。
- 活動結束後可提供相關閱讀資料或練習建議,幫助參與者延續積極心態。
五、延伸活動建議
- 定期舉辦「感恩日記」分享會,鼓勵參與者記錄生活中的美好時刻。
- 組織戶外活動,如團隊遊戲或自然探索,進一步增強團隊凝聚力。
- 邀請心理學專家進行專題講座,深化對積極心理學的理解。
六、結語
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旨在幫助參與者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培養正向思維與情緒管理能力。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參與者不僅能提升個人幸福感,還能建立更緊密的團隊關係,為未來的挑戰做好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