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最初以《石頭記》為名流傳,其來歷與小說開篇的神話故事密切相關。據書中所述,故事源於一塊無才補天的頑石。這塊石頭被女媧煉製後棄於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因未能參與補天而自怨自嘆。後來,一僧一道路過,見其靈性已通,便將其攜入紅塵,經歷一番人世繁華與悲歡離合。
石頭在紅塵中經歷了種種故事,最終回歸青埂峰下,將自己的經歷刻錄於石上,成為《石頭記》。後來,空空道人路過,見石上所記文字充滿悲歡離合、世態炎涼,便將其抄錄下來,傳於世間。
《石頭記》之名,既指石頭所記之事,也隱喻書中主人公賈寶玉與石頭的淵源(賈寶玉銜玉而生,玉即為石頭的化身)。隨著《紅樓夢》的廣泛流傳,書名逐漸從《石頭記》演變為《紅樓夢》,但其核心故事與主題始終未變,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