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祿蠹」一詞,主要出現在第三回中,賈寶玉對科舉制度的嘲諷。祿蠹原指那些為追求功名利祿而鑽營的人,賈寶玉用這個詞表達了他對科舉制度及其追隨者的厭惡。他認為這些人為了功名富貴,不惜犧牲自己的本性和理想,變得庸俗而無趣。
賈寶玉自幼厭惡科舉,認為讀書人沉迷於功名,喪失了真性情。他將那些熱衷科舉的人稱為「祿蠹」,諷刺他們像蛀蟲一樣,只為追求功名富貴,失去了真正的學問和人格。這種態度反映了賈寶玉對封建禮教和科舉制度的反叛精神,也體現了他追求自由、真性情的個性。
在《紅樓夢》中,賈寶玉的「祿蠹」之論不僅是對科舉制度的批判,也是對當時社會價值觀的反思。他推崇的是真情實感、自然本真的生活態度,而非功名利祿的追逐。這種思想與當時的主流價值觀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曹雪芹對封建社會的深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