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是周公夢了蝶」這句話出自《莊子·齊物論》,原文為「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這句話表達了莊子對現實與夢境、自我與他者的哲學思考,探討了物我兩忘的境界。
莊子通過夢蝶的寓言,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哲學問題:我們如何確定現實與夢境的界限?當我們夢到自己變成蝴蝶時,是否意味著蝴蝶也在夢中變成了我們?這種物我交融、虛實難辨的狀態,體現了莊子對世界本質的思考,也啟發人們反思自我意識與外在世界的關係。
這句話常被後人引用,用來表達對人生如夢、物我難分的感慨,同時也象徵著一種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