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心理學(Ego Psychology)和自體心理學(Self Psychology)是精神分析理論中的兩個重要分支,儘管它們都源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傳統,但在理論焦點和臨床套用上存在顯著差異。
自我心理學由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和其他學者如海因茨·哈特曼(Heinz Hartmann)發展而來。其核心思想是強調「自我」(Ego)在心理結構中的重要性,認為自我是調節內在衝動(本我)與外在現實之間關係的關鍵。自我心理學的主要觀點包括:
自我心理學在臨床上的套用主要集中在幫助患者增強自我功能,使其更好地應對現實生活中的挑戰。
自體心理學由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創立,其核心關注點是「自體」(Self)的概念,即個體對自身作為一個整體的感受和體驗。科胡特認為,心理健康的個體需要通過與重要他人(如父母)的互動來形成穩定的自體結構。自體心理學的主要觀點包括:
自體心理學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自戀性人格障礙和其他與自體發展相關的心理問題。
儘管兩者在理論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它們都致力於幫助個體實現心理的整合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