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生曉夢」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錦瑟》一詩,其中一句為「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這裡的「莊生」指的是戰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曉夢」則是指清晨的夢境。
莊子在《莊子·齊物論》中曾提到一個著名的寓言: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翩翩飛舞,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莊子。醒來後,莊子感到困惑,不知道是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了莊子。這個寓言表達了莊子對現實與夢境、自我與他者之間界限的哲學思考,體現了道家「物我兩忘」的境界。
在李商隱的詩中,「莊生曉夢迷蝴蝶」借用了莊子的寓言,表達了詩人對人生虛幻、世事無常的感慨。夢境與現實交織,讓人難以分辨,正如詩人對往事的追憶和對人生的迷惘。整句詩充滿了哲理性與詩意,展現了詩人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