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中有云:「水沫幻野馬,水中月夢浮雲。」這句話以水沫、野馬、水中月、浮云為喻,形象地描繪了世間萬物的虛幻無常。水沫看似有形,卻轉瞬即逝;野馬奔騰,卻難以捉摸;水中月影,雖美卻非實有;浮雲飄渺,變幻不定。這些比喻揭示了世間一切現象皆如夢幻泡影,不可執著。
《華嚴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其核心思想是「法界緣起」,即一切現象皆因緣和合而生,無有自性。通過水沫、野馬、水中月、浮雲的比喻,經文提醒眾生,世間萬物皆無常,執著於外相只會帶來痛苦。若能看透虛幻,放下執念,方能證得智慧,達到解脫。
這一思想與佛教的「空」觀密切相關。「空」並非指虛無,而是指一切現象皆無自性,因緣而生,因緣而滅。若能參透「空」義,便能超越對現象的執著,獲得內心的安寧與自由。因此,《華嚴經》中的這一比喻,不僅是對世間現象的深刻洞察,也是對修行者的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