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初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流派,強調通過可觀察的行為來研究心理現象,而非依賴主觀的內省或意識分析。其核心觀點認為,心理學應當是一門客觀的科學,研究重點應放在外部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的關係上。
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包括約翰·華生(John B. Watson)和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B.F. Skinner)。華生被認為是行為主義的奠基人,他主張心理學應當摒棄對意識的研究,專注於可觀察的行為。斯金納則進一步發展了行為主義,提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強調行為可以通過強化和懲罰來塑造和改變。
行為主義的主要理論包括:
行為主義對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在教育、心理治療和動物行為研究等領域。然而,由於其忽略內在心理過程(如思維、情感和動機),行為主義也受到其他心理學流派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