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心理學,又稱行為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初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流派,主要關注可觀察的行為,而非內在的心理過程。其核心觀點是認為行為是對環境刺激的反應,強調通過實驗和觀察來研究行為規律。
行為心理學的奠基人包括約翰·華生(John B. Watson)和斯金納(B.F. Skinner)。華生主張心理學應摒棄對意識的研究,專注於可測量的行為,並提出了「刺激-反應」(S-R)模型。斯金納進一步發展了這一理論,提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強調行為的結果(如獎勵或懲罰)對行為的影響。
行為心理學的主要理論包括:
行為心理學在教育、心理治療(如行為療法)和動物訓練等領域有廣泛套用。然而,其忽視內在心理過程的局限性也受到批評,後來被認知心理學等流派補充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