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知心理學(Epistemology of Perception)是哲學和認知科學中的一個重要領域,主要研究人類如何通過感知獲取知識,以及感知與知識之間的關係。這個領域探討的問題包括:我們如何通過感官經驗來認識世界?感知是否直接反映現實?感知的可靠性如何?以及感知與信念、知識之間的聯繫。
見知心理學的核心問題之一是感知的可靠性。傳統上,哲學家如笛卡爾(René Descartes)和洛克(John Locke)對感知的可靠性提出了質疑,認為感知可能受到錯覺、幻覺或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現代認知科學則通過實驗研究,進一步探討感知的機制及其局限性,例如視覺錯覺、聽覺錯覺等現象。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感知與知識的關係。一些理論認為,感知是知識的直接來源,例如直接實在論(Direct Realism),主張我們可以直接感知到外部世界的真實性質。而間接實在論(Indirect Realism)則認為,我們感知到的是感官數據或心理表徵,而非外部世界本身。
見知心理學還涉及感知與認知的其他方面,例如感知的選擇性(我們如何從大量感官信息中選擇關注的部分)、感知的建構性(我們如何將感官信息整合成有意義的整體)以及感知與文化、語言的關係。
總的來說,見知心理學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結合了哲學、心理學、神經科學和認知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旨在揭示感知在人類知識獲取中的角色及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