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夢之神,又稱夢神或夢境之神,是許多文化中掌管夢境的神祇。在不同神話體系中,託夢之神被賦予不同的形象與職能,但普遍被認為是連接現實與夢境的橋樑,能夠通過夢境向人類傳遞訊息、預言或啟示。
在希臘神話中,夢神被稱為「摩耳甫斯」(Morpheus),他是睡神許普諾斯(Hypnos)的兒子,負責塑造人類的夢境。摩耳甫斯能夠化身為任何人的形象,進入夢中傳遞訊息。他的兄弟福柏托耳(Phobetor)和方塔索斯(Phantasos)則分別掌管動物形態的夢與無生命的夢境。
北歐神話中,夢境與睡眠被認為是由女神「諾特」(Nótt)掌管,她是黑夜的化身,而她的兒子「達格」(Dagr)則代表白晝。雖然北歐神話中沒有明確的夢神,但夢境被視為與神靈溝通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奧丁(Odin)等神祇常通過夢境向人類傳遞預言。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託夢之神並非單一神祇,而是由多種神靈或祖先擔任此職能。例如,道教中的「夢神」被認為是掌管夢境的神祇,能夠通過夢境向信徒傳遞警示或指引。此外,祖先也常被認為能夠通過託夢與後代溝通,表達未了的心願或提醒家族事務。
印度神話中,夢境與睡眠被認為是由「毗濕奴」(Vishnu)的化身「那羅延」(Narayana)掌管。在《摩訶婆羅多》等經典中,夢境被視為一種幻象(Maya),而神祇可以通過夢境向人類揭示真理或預言未來。
託夢之神不僅是神話中的角色,更象徵著人類對夢境的神秘與未知的探索。夢境被視為潛意識的反映,也是神靈與人類溝通的重要媒介。無論是預言、警示還是啟示,託夢之神的存在都體現了人類對超自然力量的敬畏與依賴。
託夢之神的文化意義跨越時空,成為連結現實與夢幻、人類與神靈的重要象徵。無論是神話傳說還是民間信仰,夢境始終被賦予了神秘而深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