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心理學是由唐納德·A·諾曼(Donald A. Norman)提出的一門學科,主要探討人類如何與設計互動,以及設計如何影響人類的行為和情感。諾曼在他的經典著作《設計心理學》(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中,深入分析了日常用品的設計問題,並提出了許多重要的設計原則。
可見性(Visibility)
設計應確保用戶能夠清晰地看到功能和控制方式。例如,門把手的設計應明確指示是推還是拉。
反饋(Feedback)
用戶操作後,系統應提供明確的反饋,告知用戶操作是否成功。例如,按下按鈕後發出聲音或燈光變化。
約束(Constraints)
通過物理或邏輯限制,防止用戶犯錯。例如,USB接口設計只能單向插入。
映射(Mapping)
控制與結果之間的關係應直觀。例如,爐灶的旋鈕應與對應的爐頭位置一致。
一致性(Consistency)
相似的功能應使用相似的設計,以減少用戶的學習成本。例如,不同軟體中的保存功能通常使用相同的圖示。
心理模型(Mental Models)
用戶對系統的理解應與實際功能一致。設計師應儘量使設計符合用戶的預期。
諾曼的設計原則不僅適用於日常用品,也廣泛套用於數字產品設計。例如:
除了設計心理學,諾曼還在情感設計(Emotional Design)領域有重要貢獻。他強調設計不僅要滿足功能需求,還要引發用戶的情感共鳴。例如,蘋果產品不僅功能強大,其外觀設計也能激發用戶的情感認同。
諾曼的設計心理學為設計師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框架,幫助他們創造出更符合人類認知和行為習慣的產品。通過理解用戶的需求和心理模型,設計師可以避免許多常見的設計錯誤,從而提升產品的可用性和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