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心理系性侵案發生於2015年,是台灣社會關注的重大校園性侵事件之一。該案涉及輔仁大學心理系的一名女學生在繫上舉辦的畢業派對後,疑似遭到同系男同學性侵。事件曝光後,引發社會廣泛討論,並牽扯出校方處理不當、性別平等教育不足等問題。
事發經過:2015年6月,輔仁大學心理系舉辦畢業派對,派對結束後,一名女學生因酒醉意識不清,被同系男同學帶回宿舍,期間疑似遭到性侵。事後,女學生向繫上反映,並尋求協助。
校方處理爭議:事件曝光後,校方最初未積極處理,甚至被指控企圖息事寧人。心理系主任夏林清在處理過程中,被批評未顧及受害者的感受,並以「和解」為由,要求受害者與加害者進行「公開對話」,引發更大爭議。
社會輿論與抗議:事件經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強烈反響,許多民眾與性別團體批評校方處理不當,並質疑校園性別平等教育的缺失。受害者家屬與支持者也多次公開抗議,要求校方正視問題。
司法程式:該案進入司法程式後,加害者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但案件過程中的校方處理方式與社會反應,成為台灣校園性別議題的重要案例。
此案引發台灣社會對校園性侵防治、性別平等教育以及校方處理機制的廣泛討論。事件後,許多團體呼籲加強校園性別平等教育,並建立更完善的性侵防治機制,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此外,此案也促使社會對受害者權益與心理支持的關注,強調應以受害者為中心,提供更細緻的協助與保護。
此案不僅是一起校園性侵事件,更反映了台灣社會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層問題,成為推動相關政策改革的重要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