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心理學是研究人類道德判斷、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心理過程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道德心理學填空題示例: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將道德發展分為三個層次: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和後習俗水平,每個層次又分為兩個階段,共六個階段。
道德情感是指個體在道德情境中產生的情緒反應,如內疚、羞恥、同情等,這些情感在道德行為中起到重要作用。
道德判斷是指個體對某一行為或事件是否符合道德標準的評估過程,通常涉及對行為的對錯、善惡的判斷。
道德推脫是指個體通過心理機制為自己不道德的行為尋找合理化的藉口,以減少內心的道德衝突。
道德認同是指個體對道德價值觀的內化過程,即將社會或文化的道德規範轉化為個人的行為準則。
道德發展的研究中,皮亞傑提出了兒童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強調兒童從「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轉變的過程。
道德兩難情境是指個體在面對兩種或多種道德原則衝突時,難以做出選擇的情境,常用於研究道德判斷和決策。
道德敏感性是指個體對道德問題的覺察和感知能力,高道德敏感性的個體更容易識別出情境中的道德問題。
道德行為是指符合社會道德規範的行為,其背後通常受到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動機的共同影響。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培養個體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促進其道德發展和社會適應。
這些填空題涵蓋了道德心理學中的核心概念和理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道德心理學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