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夢》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外漂泊的孤獨與無奈。全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家鄉的眷戀和對人生的感慨。
《鄉夢》 白居易
夜來鄉夢遠,
晨起客愁新。
故國三千里,
孤舟十二春。
風塵催白髮,
江海寄浮身。
唯有庭前月,
依依似故人。
賞析:
詩的開篇以「夜來鄉夢遠」點明主題,夢境中的故鄉與現實的漂泊形成鮮明對比。次句「晨起客愁新」則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思鄉之情,清晨醒來,客居他鄉的愁緒更加濃烈。後兩句「故國三千里,孤舟十二春」以具體的數字展現了詩人離鄉的遙遠與時間的漫長,凸顯了漂泊的孤寂。
頸聯「風塵催白髮,江海寄浮身」寫歲月流逝,風塵僕僕的生活讓詩人早早白了頭,而江海漂泊的命運更讓他感到身如浮萍,無依無靠。尾聯「唯有庭前月,依依似故人」則以月為寄託,庭前的月亮仿佛成了故鄉的象徵,給詩人帶來一絲慰藉。
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深沉,既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也抒發了對人生漂泊的無奈與感慨,是白居易晚年詩作中的佳作之一。